官方热线
400-999-2278
2025年10月22日至23日,“第十三届(2025)商业保理行业年会暨第十二届于家堡保理论坛”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大启幕。多位行业主管领导、资深专家齐聚一堂,深度解析行业发展趋势,共话保理行业创新路径与未来机遇。
以下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,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韩家平,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观点。

韩家平:
大家中午好!我发言的题目是:“十五五”时期商业保理行业转型发展趋势展望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:一是发展环境新变化,二是转型发展新趋势。
一、发展环境新变化
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。总书记 2017 年就提出了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科学论断,当时很多人对此感触不深。但今年以来,我们真切感受到了。主要是三大变局凸显,即以俄乌冲突、新一轮巴以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变局,以逆全球化、美国优先、“对等关税”为标志的经济秩序变局,以及以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为标志,开启了人工智能应用元年。这三方面变局相互交织,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。
其中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的进步影响最为根本和深远,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科技决定经济,经济决定政治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其去世前最后一本书----《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》中指出,人工智能或许是迄今为止最深刻的技术革命,它全面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,是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重新认知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,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,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是建立在新要素基础上的生产函数的变化。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的是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“边际报酬递减”,而是“边际报酬递增”。随着应用增多,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的质量会不断提高,可以实现自我迭代、知识重构和指数级增长。人工智能将影响所有行业发展逻辑和个人就业,对供应链金融行业同样影响巨大,业内必须充分重视,否则可能会被淘汰。
经济政策导向发生较大调整。从去年 9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后,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进行了较大调整, 预计“十五五” 期间将基本延续这一政策导向。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从原来的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,转向消费、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的新发展格局。以前投资占比较高,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,政策工具往往以投资驱动为主。最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要加力实施逆周期调节,用好用足政策资源,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、卡点,持续扩大内需,做强国内大循环,不断形成内需增长点。在投资领域,会更加注重对人的投资,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,从看得见的投资转向看不见的投资,比如城市更新改造、社保体系、民生领域等方面的投资可能会持续加强,以追求更加均衡、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。此外,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安全,大力治理行业非理性竞争、低价内卷等问题。
具体到金融领域,也将进行相应调整,之前我国经济以基本建设、房地产为主导,金融行为更多属于投资型金融,下一步应更多转向消费和出口,从传统金融包括数字化金融,从不动产融资转向动产融资。因为保理、供应链金融本身就是动产融资模式,供应链金融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。美国在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,保理业曾出现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增长,当时一个重大转变就是融资模式从以不动产抵押担保融资,转向了以动产抵押融资为主,从而推动了保理业的高速发展。
资金循环不畅是国内经济循环最大堵点。企业层面表现为应收账款回收期越来越长、金额越来越大。账款拖欠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,影响企业预期投资,不仅中小企业被拖欠,大企业、央国企也同样存在。随着整体资金循环速度降低,市场信用风险加大。例如恒大 2.4 万亿债务中,欠银行、金融机构的只有 6 千多亿,欠供应商的却将近一半,达到上万亿,而供应商欠款的保障程度最低。
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看,2011年以来,随着经济增速下行,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、账款回收期越来越长。大致分为两个阶段,2011 - 2019 年,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大概每年增加 9 千多亿,平均账期延长 2 天;2020 年以来,每年大概增加 2 万亿,账期平均延长将近 4 天。截至今年 8 月末,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 27.24 万亿,是 2011 年底的将近 4 倍,账期为 70.1 天,是 2011 年平均水平的 2.37 倍。不过,近几个月企业应收账款增速开始有所下降。
金融监管越来越严。对于商业保理行业而言,目前正处于三年清理规范期,新公司设立基本停止,加速清退不合规和未开业的企业;严禁商业保理公司协助核心企业拖欠账款,严禁利用已结清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、发行ABS等,这些都将反映在监管新规中,其出发点是保护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,解决账款拖欠问题。应该指出的是,尽管个别核心企业过去存在 “两头吃”现象,但总体而言保理业务是解决账款拖欠问题的有效工具,而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,事实上商业保理在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。
保理市场竞争有所加大。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下行,市场信用风险加大,优质资产更难寻找,银行普惠金融下沉,利差降低,市场竞争有所加大。对保理行业来说,市场竞争主要不是保理公司之间的竞争,而是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对商业保理行业的挤压。
综上所述有四点结论:一是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投资、消费、出口协同拉动,更加注重消费的基础性作用;二是随着固定资产价值趋于下降,如何盘活存量资产,加快资产尤其是动产的流动速度,是经济循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,供应链金融可发挥重要作用;三是受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影响,企业出海成为潮流,不仅是产品和服务出口,还包括整个产业和企业出海,如何服务企业的出海和入口需求,是我们面临的课题;四是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,基于消费互联网、产业互联网的保理需求会大幅增加,如电商保理、产业数字保理等可能会加快发展。
二、转型发展新趋势
全球保理业连续四年正增长。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( FCI)发布的数据,2024 年全球保理业保持 2.7% 的正增长,是连续四年正增长,其中国内保理增速更快,国际保理增速相对放缓。全球保理业务对 GDP 的渗透率是 4%,欧洲国家大概在 10%,我国目前水平大概在 5.27%,高于国际平均水平,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。此外,全球保理客户中 70% 是中小企业。
我国保理业逆周期效应持续显现。我国保理业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两大板块。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,2024 年银行保理业务量为 4 万亿元(仅包括 16 家常委单位),同比增速为 17%,其中国内保理占比 97.66%,国际保理量为 233.1 亿美元,同比下降 5.47%。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,2024年商业保理业务量为 2.94 万亿元,同比增速 9.6%。
广东、天津两强地位已经确立且较为稳固。从中登网的数据来看,2024 年办理过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的保理公司数量为 950 家,比 2023 年少 43 家,预计今年办理登记的企业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。在转让登记笔数方面,银行保理 226万笔,商业保理 69 万笔,银行占主导;从登记增速看,与 2023 年相比均有所下降,银行下降了 25%,商业保理下降 14.9%,但整体登记量仍呈上升趋势。就商业保理本身而言,12 年时间转让登记笔数增长了 400 多倍。从注册地来看,2024 年广东有 273 家,天津 215 家,上海 78 家。天津公司数量虽不是最多,但保理业务量和资产总额最高。
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特点。央国企和产业背景的保理公司占主导,但第三方保理公司创新最活跃,尤其是头部民营第三方保理公司;服务领域和产品类型趋于多元化,非融资性保理、催收保理占比上升;数字化平台成为主要模式,区域供应链金融或城市供应链金融平台呈崛起趋势;风险上升、利差缩小、竞争加大,导致业务增速下行,总量上行,盈利率下降。《民法典》颁布后,保理纠纷案件大幅下降,2024 年全国法院的保理合同纠纷 1306 起,较 2021 年下降了 56.7%。此外,商业保理行业自律作用发挥良好,行业组织较为活跃。
商业保理转型发展面临严峻挑战。之前有 65% 的公司开展工程性保理,受基建房地产影响,业务规模持续缩减。同时,随着银行保理业务快速扩张,政府化债力度加强,证信类业务下降或被银行替代,受监管审计影响,央企保理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几乎停止,外部业务大幅收缩,商业保理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。
综合来看,下一步商业保理转型发展有如下六大方向:
1.服务领域从工程基建领域向消费和外贸领域转型,更多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。
2.从确权类业务向确真类业务转型,基于数字化技术支撑,与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3.从融资性业务向非融资性业务转型。
4.从上游的反向业务向下游的正向业务转型。
5.从传统的线下大额业务向线上小额高频业务转型。
6.对于有产业背景的央国企保理公司而言,将从服务自身产业链向外部市场化业务转型。据说新规不仅会对债务人集中度提出要求,还会对融资人、债权人的集中度提出要求,将推动保理公司业务更多面向市场化,这也带来了保理公司之间合作的新需求。
总之,商业保理公司要坚守金融毛细血管的定位,发挥“产业+科技+金融”的综合优势,与银行优势互补、差异化发展,做银行做不了、做不到的、还没做的业务。未来,保理业准入门槛会提高,监管更严,各地政策更加统一。我们对保理业的逆周期性持乐观态度,在经济下行期保理业务仍会保持增长,不过增速可能会比前些年降低。另外,AI 的应用、国内双保理、联合保理等业务的发展,国际保理业务会迈出实质性步伐,保理和信用保险的结合也会加强,行业整体将朝着规范化、规模化、数智化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。
历史上,保理业曾出现过两次高速增长期,一次是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,另一次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的十年。FCI 在疫情后预测,未来十年保理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能会达到 7%,到 2030 年会是 2020 年的 1 倍,全球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到 2030 年会达到 10 万亿美元。我们商业保理专委会在 2020 年判断,到 2025 年商业保理规模要达到 3 万亿,目前看这个目标可以实现。对于 2030 年目标的预测,之前预计 2030 年比 2025 年增长 1 倍达到 6 万亿元。受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增速下行影响,保理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更多限制,现在调整为 5 万亿元。希望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,到 “十五五” 末能够实现这一目标。
谢谢大家!
来源:商业保理专委会
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: 12009823号-4;鄂ICP备: 12009823号-5;鄂ICP备: 12009823号-6
技术支持:爱牛网络
